名称:蛟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《山海经•中次十一经》:“翼望之山,……贶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汉。其中多蛟。”
郭璞注:“似蛇而四脚,小头细颈,颈(“颈”字原无,据王念孙、何焯校增)有白瘿,大者十数围,卵如一二石瓮,能吞人。”
郝懿行云:“《广雅》云:‘有鳞曰蛟龙。’《说文》(十三)云:‘蛟,龙之属也。池鱼满三千六百,蛟来为之长,能率鱼飞;置笱水中,即蛟去。’”
又宋•彭乘《墨客挥犀》卷三云:“蛟之状如蛇,其首如虎,长者至数丈,多居溪潭石穴下,声如牛鸣。岸行或溪谷(行?)者时遭其患。见人先以腥涎绕之,既坠水,即于腋下吮其血,血尽乃止。昔有舟人为蛟所毒,但见于水上嘻笑而入,明日尸出,两腋下有穴如杯焉。”与古说之蛟不同,亦为异闻。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蛟、龙虽连称,但蛟与龙实非一物。但蛟究为何物,历来众说纷纭。
《山海经•中山经》:翼望之山,贶水出焉,其中多蛟。郭璞注:似蛇而四脚,小头细颈,颈有白瘿。大者数十围,卵如一二石瓮,能吞人。
东汉•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蛟,龙之属也。池鱼满三千六百,蚊来为之长,能率鱼飞。
晋•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六:元凤二年,昭帝泛灵溢之舟于琳池之上,钓一白蚊,长三丈,若大蛇,无鱗甲。命太官为鲊。肉紫骨青,味甚香美。
晋•陶潜《续搜神记》卷一〇:长沙有人忘姓名。家江边。有女渚次浣衣,觉身中有异,后不以为患,遂妊身。生三物,皆如鳀鱼。女以己所生,甚怜之,着澡盘水中养。经三月,此物遂大,乃是蛟子。各有字,大者为当洪,次者名破阻,小者曰扑岸。天暴雨,三蛟一时俱去,遂失所在。后天欲雨,此物辄来。女亦知其当来,便出望之。蛟子亦出头望母,良久复去。经年,此女亡后,三蛟一时俱至墓所哭泣,经日乃去。闻其哭声,状如狗嗥。
梁•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水虺,五百年化为蛟,蛟千年化为龙,龙五百年化为角龙,千年为应龙。又云:虎鱼老者为蛟。
北宋•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七引唐•陆禋《续水经》云:蛇雉遗卵于地,千年而生蚊。蛟,龙属。汉武帝元封中,寻阳浮江,亲射蛟于江中,获之是也。其蛟出壳之日,害于一方,洪水飘荡,吴人谓之发洪。
五代•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逸文卷四:蛟之为物,不识其形状。非有鳞鬣四足乎?或曰,虬蜧蛟媪,状如蛇也。南僧说蚊之形如马蟥,即水蛭也,涎沫腥粘,掉尾缠人,而噬其血。蜀人号为“马绊蛇”。头如猫鼠,有一点白,汉州古城潭内马绅蛇,往往害人。乡里募勇者伐之,身涂药,游泳于潭底,蚊乃跃于沙油,蟠蜿力困,里灌噪以助,竟毙之。
宋•彭乘《墨客挥犀》卷三:蛟之状如蛇,其首如虎,长者至数丈,声如牛鸣。见人先以腥涎绕之,既坠水,即于腋下吸其血,血尽乃至。明•叶子奇《草木子》卷四:鱼二千斤为蛟。
清•宋荦《箱廊偶笔》卷下按《庐山志》云蛇、雉、蚯蚓之类,穴山而伏三十年则化而为蛟,常以夏乘雷雨去之江湖。
清•薛福成《庸庵笔记》卷四“蛟龙利害悬殊”条,云蛟首似牛,其身在龙蛇之间。清•俞樾《右台仙馆笔记》卷一四:有人于山上掘得一物,似鸭而毛,通体纯黑,两目皆闭。问博识者,曰:“此蛟也。幸两目未开,故不为患。烹而食之,亦一异味。然其中不可着一滴水。得水即能变化,平地生波,庐舍为墟矣。”
历代斩蛟者有,《博物志》澹台子羽,《吕览》荆佽飞,《韩诗外传》菑丘欣,《志怪录》周处,《襄阳耆旧传》邓遐,《方舆胜览》赵昱,《搜神记》古冶子,而许真君斩蛟事最著。
蚊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水的神兽,有时称蚊龙,但并 非龙。之所以称蚊为蚊龙,是因为蚊的形态、能力很接近龙,相 传蚊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,腾踔太空。
龙是一种神物,能隐藏于天地,而蚊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, 只能作地隐。蚊一般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,有时也会隐居在离民 家很远的池塘中。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蚊龙,一般会被称作潜 蚊。传说蚊修炼一千年后,便能沿江入海化为龙。
外貌形态
身形如蛇,长着虎头,身长数丈。
民间故事
蛟庇舍
古时,安城郡平都县有个姓尹的人,生活在城东面十里的日 黄村。有一年,尹家十三岁的儿子独自在家。远处,有位年轻人 骑着白马打着伞,从东边过来,身边有四个随从,都身穿黄色的 衣服。
到了门口,一个随从招呼尹家儿子:“我们来你家暂借休 息。”进入房屋的庭院,年轻人下马坐下。另一个随从拿起伞把 年轻人遮住。尹家儿子见他们的衣服全都没有线缝,那马身上的 五彩斑纹好像是鳞甲而没有毛。过了很短的时间,有了下雨的迹 象。年轻人上马要离开,他回头对尹家儿子说:“明天我们还要 来。 ”
尹家儿子看见他们离开后,往西方而去,踩着天空渐渐升 腾。不一会儿,云雾烟气从四方合拢来,天空变得阴暗起来。第 二天,洪水爆发,翻滚汹涌,漫无边际。当尹家住宅快要被淹没 时,忽然出现了一条三丈多长的大蚊龙,盘曲着身体护住了尹家 的房舍。
此故事见于《搜神后记》。
出处
《墨客挥犀》:“蚊之状如蛇,其首如虎,长者至数丈,多 居于溪潭石穴下,声如牛鸣。”
《搜神后记》:“安城平都县尹氏,居在郡东十里日黄村, 尹佃舍在焉。元嘉二十三年六月中,尹儿年十三,守舍,见一人 年可二十许,骑白马,张伞,及从者四人,衣并黄色,从东方而 来。至门,呼尹儿:‘来暂寄息。’因入舍中庭下,坐床,一人捉 伞覆之。尹儿看其衣,悉无缝,马五色斑,似鳞甲而无毛。有 顷,雨气至。此人上马去,回顾尹儿曰:‘明日当更来。’尹儿观 其去,西行,蹑虚而渐升,须臾,云气四合。白天为之晦暝。明 日,大水暴出,山谷沸涌,丘壑淼漫。将淹尹舍,忽见大蚊长三 丈余,盘屈庇其舍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