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三说,相似而略有不同。

第一种说法:

《聊斋志 异》有“八大王” 一篇,记鳌精八大王“自口中 吐一小人,仅寸许,因以爪掐生臂,痛若肤裂;急 以小人按捺其上,释手已人革里,甲痕尚在,而漫 漫坟起,类痰核状广此人“自念所获,必鳖宝 也。由此目最明,凡有珠宝之处,黄泉下皆可见, 即素所不知之物,亦随口而知其名。”

第二种说法:

清.姚 元之《竹叶亭杂记》与之近似而非人形:其物大如豆,喜食血。得者与之约,相随十年或八年,每 日食血若干厘。约定,即以小刀划臂,纳之于臂 中,自此即能识宝。

第三种说法:

汤用中《翼驅稗编》 卷二 “鳖宝”条:亡荆刘孺人之胞婶陈夫人常谓 余曰:少时见比邻烹一巨鳖,忽闻釜中呼号声甚 惨,启视寂然。及熟剖之,腹中得一小人,长三寸 馀,庞眉白髯,已被煮烂,乃鳖宝也。生得之可以 致富,惜已无及。清东轩主人《述异记》卷上 所记相类,清•俞樾《右台仙馆笔记》卷六则略 异:樊氏家治一鳖,以箸夹其头,将断之,忽其尾 间又出一物如头。庖人大怪之,曰:“吾烹于釜, 看有何怪异。”及熟而剖之,则中有一人,其状如 老翁,须眉宛然,头戴风帽,身披氅衣,但不见其 足耳。或语庖人曰:“此鳖宝也。生得而畜之,则 可得天下之宝也。” ◊又称“龟宝”,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