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禹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:“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鲧复(腹)生禹。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。”此乃鲧、禹治水神话之大要。
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•全上古三代文》辑《归藏•启筮》云:“鲧殛死,三岁不腐,副之以吴刀,是用出禹。”古神话中,禹系出自鲧腹,确无疑问。
至于“禹母修己,吞神珠如薏苡,胸拆生禹(《世本》)云云,又是神话历史化以后之说。“鲧复(腹)生禹,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。”所“布”之“土”当为鲧窃自天帝之息壤。
《淮南子•墬形训》云:“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。”是其证。息土,即息壤。古神话中禹治洪水,初亦承其父用堙、填之法。
《楚辞•天问》云:“洪泉极深,何以寘之?”王逸注:“言洪水渊泉极深,大禹何用寘塞而平之乎。”是犹言禹以息壤填洪水。然又云:“应龙何画?河海何历?”王逸注:“禹治洪水之时,有神龙以尾画地,导水所注,当决者因而治之也。”此则禹已堙、疏并施。
晋•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二云:“禹尽力沟洫,导以夷岳,黄龙曳尾于前,玄龟负青泥于后。”即承《天问》之说。“黄龙曳尾”,是为疏;“玄龟负泥”,则为堙。青泥,当为息壤。是禹仍堙疏并举。
禹治洪水可得而言者约有以下数事:一日会群神于会稽山,杀后至之防风氏;二曰逐共工并杀其臣相柳;三曰得羲皇(伏羲)、瑶姬之助以治水;四曰降伏水怪无支祁;五曰化熊通辕辕山。终乃大功告成,命太章与竖亥步量大地;又铸造九鼎,使民知神奸。
《诗•小雅•信南山》云:“信彼南山,维禹甸之”;又《大雅•韩奕》云:“奕奕梁山,维禹甸之”;又《大雅•文王有声》云:“丰水东注,维禹之绩”;又《商颂•长发》云:“洪水芒芒;禹敷下土方”。禹为人缅怀颂歌盖久矣。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天神
禹父鲧窃天帝息壤治理洪水,天帝震怒,命火神祝蝠把鲧杀死在羽郊。(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)鲧死三年,尸体不腐,用吴刀剖腹,腹中跳出一条龙,飞上天空,这就是禹。可见禹是大神鲧剖腹而生的神龙。自然神力无边,能制服洪水。所以“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。”(海内经)禹治水,陻、疏并用。陻即用息壤陻障洪水。
《淮南子•地形训》说:“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,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。”这“息土”即自生自长的神土——息壤。
《海内经》“禹卒布土以定九州”的“土”,《诗•商颂•长发》“禹敷下‘土方’”的“土方”指的都是息壤。禹用息壤填塞了洪水,把低地填平,平地填高,高地填成名山。同时,禹还采用疏导法来治洪水。
《天问》“应龙何画?河海何历?”王逸注说:“禹治洪水之时,有条名叫应龙的神龙在前引路,用尾划地指点方向。禹便按照应龙所指划的路线,开凿河道,把洪水由西向东引向大海。
《拾遗记》也说禹力沟洫,导以夷岳,黄龙曳尾于前。”黄龙即应龙。“曳尾于前”即以尾划地。天帝命禹治水,群神众仙都来相助。
《尸子》说:禹在黄河岸上观察水情,忽见一鱼身白面长人跃出水面,自称河精,(按,即河伯)把“河图”献给了禹。“河图”上划有山川道路。禹根据“河图”制定了治水规划。
《拾遗记》说:禹凿龙门时,深入岩洞,见一蛇身人面神——伏羲氏以“玉简”一支赐禹。禹用“玉简”度量天地、平定水土。
《镛城集仙录》说:禹治水至巫山,卒遇大风,崖震谷陨,不可控制。使治水工程无法进行。时云华夫人经此,授禹治水宝书,并命庚辰、狂章等神助禹断石疏波、决塞导陒、使江水顺流而东,以竟其功。同时在治水过程中也有不少凶神水怪制造种种困难,使治水工程功败垂成。禹依仗自己的神力,又得众神的帮助,终于战胜了凶神.征服了洪水,拯救了人民。首先,杀了不听约束的防风氏。
(《国语•鲁语》)其次,驱逐了“振滔洪水”为害人类的水神共工
。(《荀子•成相》)并杀了共工的属神相柳。
(《山海经》)特别是制服了水怪无支祁。
据《太平广记》记载:禹治水三至桐柏山,总是遇到淮涡水神无支祁作怪。惊风走雷,石号木鸣,土伯壅川,天老兴兵、助其威势,严重威协着治水工程。禹大怒,召集百神,商议对策。命夔龙为帅,大举进攻,生擒无支祁,用大锁锁在淮阴龟山脚下。淮水才平安流入大海。
《吕氏春秋》说:禹治水经过涂山,和涂山氏女一见倾心。未及倾诉衷情便到南方巡视去了。涂山氏女使侍女在涂山云阳等禹。久等不至,便低声唱道:“等候人啊!令人心忧。”两人结婚后第四天禹便告别妻子又治水去了。
以后三次经过家门,听到儿子呱呱哭啼都没有时间回家看儿子一眼。禹治水被轘辕山挡住了去路。禹化作黄熊连拱带扒要打通轘辕山。正在这时,涂山氏到工地给禹送饭,见此情景,心内惭愧,扭头便跑,直到嵩高山下化为石人。禹叫道:“归我子”、石破而生子名叫启。禹治平洪水之后,命太章与竖亥丈量大地,划分九州,使民安居。又把鬼怪形象铸在九鼎之上,使人民认别神奸免受其害。
《史记裴骃集解》说:禹巡狩至会稽山而死,就葬在会稽山上。山上有穴,因禹入穴中,故叫“禹穴”。山下有禹王庙。庙中有禹和涂山氏女的塑像。用以纪念大禹治水之功。
(见《水经注•淅水》,与《金柚子》。)禹本天神,被儒家历史化为人间帝王。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东汉•赵晔《吴越春秋•越王无余外传》:帝尧时洪水,使鲧治之,九载不成,乃殛鲧于羽山。舜与四岳举鲧之子禹治水,禹伤父功不成,循江溯河,劳身焦思,过门不人,七年功未成,愁然沉思。乃梦见玄夷苍水使者,登宛委山,发金简之书,得通水之理。遂乘四载以行川,始于霍山,回集五岳,巡行四渎,到名山大泽,召其神而问之,山川脉理,物产风俗,使益疏之,名曰《山海经》。
禹年三十未娶,行到涂山,有白狐九尾造于禹,遂娶涂山之女名女娇。禹使大章步东西,竖亥度南北,得天地之数。于是周行宇内,东造绝迹,西延积石,南逾赤岸,北过寒谷。决弱水,通大江,疏九河,开五水,凿龙门,辟伊阙,平易相土,观地分州。乃号禹曰伯禹,官曰司空。尧禅位于舜,禹改官司徒,内辅虞位,外行九伯。舜崩,禅位于禹。此神话之大禹也。
《云笈七签》卷一〇〇《黄帝本纪》则又造一说,是为仙话中之大禹:古有大禹,为女蜗十九代孙,寿三百六十岁,人九疑山(在湖南宁远南)仙去。后三千六百岁,至帝尧时天下洪水,大禹念之,乃化生于石纽山泉中。女狄汲水,得石如珠,吞之有孕,生子,及长,代父治水。功成,尧帝以其功如古之大禹,乃赐号名禹。
道书说,大禹有治水之功,为天帝封为紫庭真人。见五代•杜光庭《墉城集仙录》“云华夫人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