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伊尹

别称:阿衡、伊挚

释义:人名。
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
人名。亦作“阿衡”、“伊挚”。

《楚辞•天问》:“成汤东巡,有莘爰极,何乞彼小臣,而吉妃是得?水滨之木,得彼小子,夫何恶之,媵有莘之妇?……初汤臣击,后兹承辅,何卒官汤,尊食宗绪?”王逸注:“伊尹母妊身,梦神女告之曰:‘臼灶生蛙,亟去无顾。’居无几何,臼灶中生蛙,母去,东走,顾视其邑,尽为大水。母因溺死,化为空桑之木。水干之后,有小儿啼水涯,人取养之。既长大,有殊才。有莘恶伊尹从木中出,因以送女也。……汤初举伊尹,以为凡臣耳,后知其贤,乃以备辅翼承疑,用其谋也。”

按:《吕氏春秋•本味》亦记伊尹生空桑事,略同王注,惟于汤得伊尹,则云:“(伊尹)长而贤,汤闻伊尹,使人请之有侁(莘)氏。有侁氏不可,伊尹亦欲归汤。汤于是请取妇为婚。有侁氏喜,以伊尹为媵送女。”则有莘非恶伊尹而以之媵女。然据此可见伊尹实出身微贱。

《墨子•尚贤下》云:“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,使为庖人。”

《韩诗外传》卷七云:“伊尹故莘氏僮也。”即《天问》所谓“小臣”者,其地位乃在僮仆之间。

《鹖冠子•世兵》亦云:“伊尹酒保,立为世师。”“酒保”之名,始著乎此,亦足见其操业之庸陋。

《荀子•非相》云:“伊尹之状,面无须糜(眉)。”

《晏子春秋•内篇谏上》云:“伊尹黑而短,蓬头(“头”字原无,据孙星衍校补)而髯,丰上兑下,偻身而下声。”“髯”与“无须糜”虽略有矛盾,其貌陋恶则二书所记一致。

故《本味》云:“汤得伊尹,祓之于庙,爝以熘火,畔以牺猳(高诱注:所以祓除其不祥),明日设朝而见之,说汤以至味。”此奴隶之进身,亦可悯矣。

又传言伊尹“五就桀、五就汤”(《淮南子•泰族训》,亦皆有因。

《吕氏春秋•慎大》云:“桀为无道,汤欲令伊尹往视旷夏,恐其不信,汤由亲射伊尹。伊尹奔夏,三年,反报于亳。曰:‘桀迷惑于末嬉,好彼琬、谈,不恤其众,众志不堪。上下相疾,民心积怨,皆曰:上天弗恤,夏命其卒。’汤谓伊尹曰:‘若告我旷夏尽如诗(高诱注:诗,志也)。’汤与伊尹盟,以示必灭夏。伊尹又往视旷夏,听于末嬉。

末嬉言曰:‘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,东方有日,两日相与斗,西方日胜,东方日不胜(按当作“东方日胜,西方日不胜”,西夏东殷,殷,东方之国也)。’伊尹以告汤。商涸旱,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,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,西以进。未接刃而桀走,逐之至大沙,身体离散,为天下戮。”则伊尹之“五就桀、五就汤”者,盖以谍于夏。而妺喜实“与伊尹交”,为之内应,以速夏之亡。

参见“妺喜”。
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
名挚

有莘国一采桑女在一棵空心老桑树里发现了一个啼哭的男婴,将他献给国王,国王叫御膳房的厨子把孩子带去抚养,并派人察访孩子的来历。原来这孩子的母亲住在伊水旁,身怀有孕,梦见神人告诉她说:“舂米臼出了水,就向东走,千万不要回头看。”

第二天舂米臼果然出了水,她急忙把神的示意告诉邻居并往东边走。走了约十里光景,她惦念家园和邻居,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,身后的茫茫大水立刻冲到眼前将她溺死,她化为一棵空心老桑树,抵拒了洪水的前进。后来采桑女在这棵空心老桑树里发现了婴儿。这个孩子长大后,因他生在伊水旁,又做了商朝的“尹”。人们就叫他伊尹。

(见《吕氏春秋•本味篇》)伊尹相貌丑陋,长得黑而矮,脸上不长胡须和眉毛(见《博物志•异闻》、《荀子•非相篇》)。

但是,他却很有学问,做了宫廷教师,教有莘国国王的女儿读书(见《墨子•尚贤下》)。汤王娶有莘国国王之女为妻,他作为陪嫁的臣子,到了商国,施展烹调手段,得到汤王的赞赏。汤王召见他,他由烹调一直说到治国平天下的大事。汤王觉得他能干而有才气,但也没有委以重任。

时间长了,他感到很委屈,就去投奔了夏桀(见《史记•殷本纪》、《吕氏春秋•本味篇》)。夏桀胡行乱为,深为人民所怨恨。他谏诤夏桀,夏桀不听,便毅然离开,又回到汤王那里去了(见《尚书大传》卷二、《史记•夏本纪》正义)。

汤王得知伊尹贤能,任用他作了殷国的宰相。伊尹帮助汤王诛灭夏桀,夺取了天下。汤死后,他继续辅佐汤的两个儿子外丙和仲壬二王及其孙太甲。伊尹死时大雾三天。殷王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伊尹于亳。

传说泗水黄沟有伊尹冢(见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•泗水》)。
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
《楚辞•天问》王逸注:伊尹母妊身,梦神女告曰:“臼灶生蛙,亟去无顾。”居无何,臼灶中生蛙,母急出东走,顾视其邑,尽为大水,母因溺死,化为空桑之木。水干之后,有小儿啼于水涯,人取养之。既长大,有殊才。汤举伊尹,知其贤,以备辅翼。后辅汤灭夏桀。

《云笈七签》卷二八“二十四治”:伊尹曾于蒙秦治(在越巂郡台登县)学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