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巧倕

别称:巧垂
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
“倕,一作“垂”

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:“帝俊生三身,三身生义均,义均是始为巧倕,是始作下民百巧。”又云:“又有不距之山,巧倕葬其西。”郭璞注:“倕,尧巧工也。”

《吕氏春秋•古乐》云:帝喾命“有倕作为鼙、鼓、钟、磬、(吹)笭、管、埙、篪、鞀、椎钟。”据此,则倕亦尧父帝喾之臣。其实倕乃舜子商均,即义钧,亦即叔均,以传说演变无定,遂成歧出。

《世本•作篇》(清•张澍梓集补注本》云:“倕作钟。倕作规矩准绳。倕作铫。倕作耒耜。倕作耨。”

《荀子•解蔽》云:“倕作弓。”则倕之制作亦多,故称之“巧倕”。

《海内经》谓其“始作下民百巧”,而《淮南子•本经训》则云:“周鼎著倕,使衔其指,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。”则于倕贬之甚矣。

参见“倕”。
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
传说中尧时的能工巧匠

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说,帝俊生三身,三身生义均,义均又叫巧倕,为百姓创造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。巧倕死后葬在不距山的西边。

《吕氏春秋•古乐》说,帝喾命有倕创造了鼙、鼓、钟、磬、笭、管、堹、箎、鞀、椎钟等乐器。

《世本•作篇》(清张澍稡集补注本)说,倕除创造了乐器钟外,还发明了工匠用的规矩准绳,农业用具铫、耒耜、耨。

《荀子•解蔽》说弓箭这种武器也是倕发明的。

《淮南子•天文训》中则说周朝时鼎上面刻绘的倕的形象,是把手指衔在嘴里的,说明大巧实不可为。

据《吕氏春秋•古乐》篇云,倕是帝喾的臣子。一说倕是舜的儿子商均,即义均,也就是叔均。因为传说不断演变,所以异说并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