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鲧
释义:禹父。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禹父。
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:“黄帝生骆明,路明生白马,白马是为鲧。”“洪水滔天。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,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鲧復(腹)生禹。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。”鲧之神话,《山海经》所记者,大略尽于此。白马是鲧之神形,“帝令祝融杀鲧”之“帝”,盖为黄帝。
《楚辞•天问》记鲧之神话传说颇富。云:“不任汩鸿,师何以尚之?佥曰‘何忧,何不课而行之?’鸱龟曳衔,鮌何听焉?颀欲成功,帝何刑焉?永遏在羽山,夫何三年不㢮?伯鮌腹禹,夫何以变化?纂就前绪,遂成考功,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?洪泉极深,何以填之?地方九则,何以坟之?应龙何画?河海何历?鮌何所营?禹何所成?康固凭怒,墬何故以东南倾?九州何错?川谷何洿?东流不溢,孰知其故?东西南北,其修孰多?南北顺檃,其衍几何(内数字与今本不尽相同,据闻一多《楚辞校补》及别本改)?”此虽历史与神话杂糅,然“鸱龟曳衔”、“应龙何画”云云,犹可以补古神话阙佚,余则大体同于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所记。然则鲧之被殛,乃因听鸱龟之献计,盗窃天帝息壤以平治洪水,非如史家所目之为“方命圮族”
《书•尧典》)。故屈原于其诗篇中,一再致其叹惋同情之意。
《离骚》云:“鮌㛙直以亡(忘)身兮,终然夭乎羽之野。”
《九章•惜诵》云:“行㛙直而不豫兮,鮌功用而不就。”
《天问》又记有关于鲧之异闻云:“阻穷西征,岩何越焉?化为黄熊,巫何活焉,咸播秬黍,莆雚是营,何由并投,而鮌疾修盈?”语费解。似鲧被殛,化为黄熊以后,又西越穷山之冈岩,求活于昆仑山之诸巫,此诸巫者,乃操不死之药以疗为贰负所杀之窫窳。于途又“要大家播种黑小米,把萑苻和杂草都铲除开”,以救洪水所遗之灾。鲧爱民若此,何以多人犹“把鲧恨得这样厉害”(见郭沫若《屈原赋今译》)。
《天问》又云:“焉有虬龙,负熊以游?”似亦鲧、禹事。熊,黄熊,即鲧;虬龙则禹:此新生之虬龙禹,似曾负其化为黄熊之父而游。然其详已不可知。
关于“鯀腹生禹”之神话,《海内经》郭璞注引《开筮》(即《归藏•启筮》)云:“鲧死三岁不腐,剖之以吴刀,化为黄龙。”
又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辑《归藏•启筮》云:“鲧殛死,三岁不腐,副之以吴刀,是用出禹。”是鲧以剖而化黄龙,禹则以剖而出自鲧腹。 鲧原系天上白马,《周礼•夏官•庾人》:“马八尺曰龙。”则天马化龙,当无足异。除此而外,尚有“化为黄熊”(《左传•昭公十七年》)、“化为黄能”(《国语•晋语八》)、“化为玄鱼”(《拾遗记》卷二)诸说,要以“化为黄龙”之说为近正。
《吕氏春秋•行论》云:“尧以天下让舜。鮌为诸侯,怒于尧,曰:‘得天之道者为帝,得地之道者为三公,今我得地之道,而不以我为三公。’以尧为失论。欲得三公,怒甚猛兽,欲以为乱。比兽之角,能以为城;举其尾,能以为旌。召之不来,仿佯于野以患帝。舜于是殛之于羽山,副之以吴刀。”此亦鲧神话之异闻。
参见“禹”。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天神
“黄帝生骆明,骆明生白马,白马是谓鲧。”白马乃鲧的形象特征。鲧见洪水滔天,人民遇到灭顶之灾,便偷了天帝的息壤去填塞洪水以救人民。天帝极为震怒,命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郊(事见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)。鲧死三年,尸体不腐。用吴刀剖开,腹中飞出一条神龙直上天空,这就是禹。鲧的尸体化为黄龙潜入羽渊。(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郭璞注引《开筮》)屈原《离骚》:“鲧婞直以亡身兮,终然夭乎羽之野。”对鲧的婞直表示赞美。
《九章•惜诵》:“行婞直而不豫兮,鲧功用而不就。”对鲧治水功败垂成表示惋惜。《尚书》以鲧为“四凶”之一,被舜殛之于羽山,乃神话人物的历史化。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《山海经•海内经》:黄帝生胳明,骆明生白马,白马是为鲧。又云:洪水滔天。鲧窃帝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鲧复生禹。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。
《史记•夏本纪》:尧用鲧沼水,九年不成,舜摄行天子政,乃殛鲧于羽山,复举其子禹治水。
《春秋左氏传》昭公七年:昔者尧殛鲧于羽山,其神化为黄熊,人于羽渊。晋•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二:尧命鲧治水,九载无绩,鲧自沉于羽渊,化为玄鱼,时扬须振鳞,横修波之上,见者谓为河精。羽渊与河海通,海民于羽山修立鲧庙,四时祭祀。按此玄鱼,当是以“鲧”字异体又作“鮌”,分解其字而为“玄鱼”也。
鲧化为黄熊,“熊”又作“能”,《释文》以能为三足鳖。而《说文》云,能,熊属,足似鹿。而《拾遗记》折衷其说为“在山变为能,在水化为鱼”。
南宋•罗泌《路史•馀论九》有《黄熊化》辨之甚详。
《山海经•中山经》青要之山多驾鸟,为禹父所化。
汪绂云:《左传》言鲧化黄熊,入于羽渊,而又云在此,世之随处而附以为古迹,类似此也。
梁•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尧诛鲧于羽山,化为黄熊,入于羽泉。今会稽(今浙江绍兴)祭禹庙不用熊,曰黄能即黄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