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赤松子
别称:赤诵子
释义:仙人名。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仙人名。亦作“赤诵子”。
《楚辞•远游》:“闻赤松之清尘兮,愿承风乎遗则。”
《列仙传》卷上:“赤松子者,神农时雨师也,服水玉以教神农,能入火自烧。往往至昆仑山上,常止西王母石室中,随风雨上下。炎帝少女追之,亦得仙倶去。”
按:《山海经•南山经》“(堂庭之山)多水玉”郭璞注:“水玉,今水精也。……赤松子所服。”水精,即水晶,赤松子服以登仙。然此仅为登仙手段之初阶。进一步则须达“入火自烧”之境界,是为真登仙。
《搜神记》卷一记此事,云赤松子“服冰玉散”,能入火不烧”。“水玉”而云“冰玉散”,“自烧”而云“不烧”,虽一二字之差,失古谊远矣(今本《搜神记》悉后人缀辑干宝佚文及其他古文古事而成,非干宝原著)。
又汉•韩婴《韩诗外传》五云:“帝喾学乎赤松子。”则赤松子复为帝喾之师。
《淮南子•齐俗》云:“今夫王乔、赤诵子,吹呕呼吸,吐故内新,遗形去智,抱素返真,以游玄眇,上通云天。”高诱注:“赤诵子,上谷人,病厉入山,导引轻举假上也。”
庄达吉云:“俗本赤诵作赤松,盖误改之,古字诵与松声同通用。”据此,则赤松子之登仙,或又传为“病厉入山、导引轻举”:此皆传说之纷歧。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上古之仙人,又作“赤诵子”。
《楚辞•远游》:“闻赤松之清尘兮,愿承风乎遗则。”清尘,即空气。言赤松子乘清气飞升,可知其故事流传甚早。
《列仙传》卷上:“赤松子者,神农时雨师也,服水玉以教神农,能入火自烧。往往至昆仑山上,常止西王母石室中,随风雨上下。炎帝少女追之,亦得仙俱去。”
《史记•留侯世家》:“留侯乃称曰:‘愿弃人间事,欲从赤松子游耳。’乃学辟谷,道引轻身。”张良学辟谷、导引,赤松子服水玉,都是道家飞升成仙的具体修炼方法。
按《本草纲目》载,水玉即水精,又叫石英。赤松子服以登仙,这是道教服食外丹的重要修炼方术,导引服气则是道教修炼内丹的核心。
道教中尚有《赤松子服气经》专门讲呼吸的修炼。道教认为修炼到最高境界时,可以入水不溺,入火不烧。
所以《搜神记》记赤松子“服冰玉散”,“能入火不烧”。可知在流传过程中,作为雨师的赤松子已成为具有浓厚道家色彩的真仙。历代人们常吟咏其事,表示对其飞升成仙的欣羡,以及自己轻举遨游、脱离世间烦恼以求长生的愿望。
如《古乐府•步出夏门行》:“离天四五里,道逢赤松惧,揽辔为我御,将吾天上游。”
阮籍《咏怀》之十:“愿登太华山,上与松子游。”
郭璞《游仙》诗:“赤松林上游,驾鹤乘紫烟。”赤松子服水玉而登仙的故事流传甚广。
《后汉书•郡国志》有南阳郡蔡阳侯国,刘昭注引《襄阳耆旧传》曰:“有松子亭,下有神陂,中多鱼,人捕不可得。”
《路史余论•赤松石室》:“炎世赤松,迹在襄阳。”
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九七有“赤松涧”。“赤松子游金华山,以火自烧而化,故山上有赤松子祠。涧自山而出,故曰赤松涧。”因而引起李白“落帆金华岸,赤松如可招”的遐想。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①西汉•刘向《列仙传》卷上:赤松子,神农时雨师。
服水玉(晋•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一作“冰玉散”),以教神农。能入火不烧。至昆仑山,常入西王母石室中,随风雨上下。炎帝少女追之,亦得仙俱去。至高辛时,复为雨师,游人间。今之雨师本于此。
葛洪《枕中书》:赤松子为昆林仙伯,治南岳山。葛洪《抱朴子内篇•金丹》述诸丹法,中有“赤松子丹法”。
②皇初平得道后改字为赤松子,详见“皇初平”条。
南宋•潜说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七四:富阳县(今浙江富阳)东十里有赤松子庙,晏殊《舆地志》:赤松子得道,驾鹤尝停于华盖山。注以为即神农雨师之赤松子。
按:富阳地近金华,此赤松子似以皇初平为是。
而明•杨德周《金华杂识》卷一引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赤松子游金华山,以火自焚,其水皆赤。”则将古赤松子与皇初平捏合而为一。
又有一说,见“赤诵子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