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王次仲
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
《述异记》卷下:“大翮山、小翮山在妫州。昔有王次仲,年少入学,而家远,常先到。其师怪之,谓其不归,使人候之,又实归在其家。同学者,常见仲捉一小木,长三尺余,至则著屋间,欲共取之,辄寻不见。及年弱冠,变苍颉旧书,今为隶书。秦始皇遣使征之,不至。始皇怒,槛车囚之赴国。路次,化为大鸟,出车而飞去。至西山乃落二翮,一大一小,遂名其落处为大、小翮山。”

参见“大翮山”。
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
道教神话人物

相传王次仲于战国之时,居住在大夏小夏山。他认为当时通行的篆籀之文,功多而用寡,难以速成,很不适应这多事之秋,遂将其改变为隶书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召其入秦,不从。

秦始皇再次下令征召,并亲自指派使者入山告诉王次仲说:“我家天子削平六合,一统天下,谁敢不南面称臣?像你这一介书生,竟敢违抗天子之命!如若再不回心转意,定以尔首级面见始皇,以正风俗。”王次仲听罢,即化作大鸟,振翼高飞而去。使者见状惊拜曰:“神人留步!小人真是有眼无珠,这下回去复命,恐怕也要被杀头的,只求神人怜悯怜悯我。”大鸟在空中徘徊了一会儿,抖下三根羽毛,使者捡起带回。秦始皇素好神仙之道,闻得王次仲有如此变化,颇有几分悔恨。如今幽州地界,有座落翮山,乡民们在那里为王次仲建造了祠庙,终年香火不绝。

事见《太平广记》第五卷引《仙传拾遗》文。
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
秦时人

梁•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下:大、小翮山在妫州(今河北怀来)。王次仲年少人学,而家远,常先到。师怪其不归,使人候之,又实归家。同学者常见仲捉一小木长三尺馀,至则著屋间,欲共取之,辄寻不见。及年弱冠,变仓颉旧书为隶书。秦始皇遣使征之,不至。始皇怒,槛车囚之赴国。路次化为大鸟,出车而飞去。至西山,乃落二翮,一大一小,遂名其落处为大小翮山。

北宋•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七一:怀戎县有大翮山,上有王仲庙,仲字次仲。是王次仲本名仲也。

又《寰宇记》卷六一云获鹿县(今河北鹿泉)亦有大翮山,引《隋图经》云:鹿泉县有大翮山,昔有二书生得道,化为二鹤冲天,堕二翮于此山,故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