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种说法:
南宋•周密《鸡肋编》;卷中:昔四明(即明 _州,今浙江宁波一带) .11有异僧,身矮而皤腹, 负一布囊,中置百物,于稠人时倾泻于地,曰 “看看!”人皆目为布袋和尚。临终作偈曰:“弥勒 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。时时识世人,时人总不识。” 于是隐囊而化。今世遂塑画其像为弥勒菩萨以事之。
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一九九引《明州三佛 传》:不知何许人。五代梁时见于明州奉化县。蹙 额皤腹,常自称契此,若长汀子、布袋和尚,则以 人之所见称。日夕寝食无常处。每以锡杖布袋自随 行聚落田野间,见鱼肉辄入口,馀以投袋中。所至 酒垆屠肆,恣其饮啖,不厌恶,谓可使其货倍售而获利多也。晨起着高齿木屐,是日必晴,系草履疾 走,则必雨。有陈居士遇甚谨,报以偈曰:“宽却 肚皮须忍辱,放开笑口暗销磨。”又曰:“我有一 布袋,虚空无挂碍。展开遍十方,人时观自在。” 贞明三年示寂于岳林寺。
元•袁桷《延祐四明志》 卷一六《释道考》:布袋和尚者,唐末有僧,形裁 猥琐,蹙额皤腹,杖荷布囊,随处偃卧,号长汀 子,雪中体不濡,示人祸福辄应。将雨则着草履, 亢阳则曳木履。梁贞明二年(明•田艺蘅《留青 日札》卷二七、明■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》卷 一四俱作贞明三年),于奉化(今浙江奉化)岳林 寺东廊坐逝。偈曰:“弥勒真弥勒,化身千百亿, 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。”葬寺西二里,曰弥勒 庵。宋元符元年,赐号定应大师;三年祥光现于葬 所,得锡杖净瓶,邑人建阁藏之。崇宁三年,赐阁 名崇宁。
第二种说法:
©清•俞樾《右台仙馆笔记》卷五记另 一布袋和尚,死后为吴江县(今江苏吴江)土地: 布袋和尚者,不知何许人。嘉庆中至吴江县城专门 卖卜,居城东关帝庙中。口操楚音,年可七十馀。 项下悬一黄布袋,不暂释,因以为名。袋广长仅尺 馀,而日用之具若杯壶冠履,笔墨纸砚,咸取于 中。卖卜以十事为限,谈休咎辄中。暇则遍游乡 市,见字纸必拾之投袋中。有人伺其睡而窥其袋, 只得龟壳一,长寸馀。于是皆疑为仙,叩其术者甚 众。和尚厌之。一夕圆寂,父老皆梦土地神来别, 曰:“明日布袋和尚来代我。”众即葬之土地庙后, 而庙神项下犹悬布袋。
第三种说法:
又为台湾民间所奉十八 罗汉之一。◊按布袋和尚,本五代后梁之僧人,因 其死时说偈有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百千亿,时时 识世人,时人总不识”句,世人遂以为弥勒化身, 故造弥勒佛像则做布袋和尚相。
明•吴承恩《西 游记》中弥勒佛有一 “人种袋”,为黄眉童子盗 去,竟令孙悟空及普天神将束手无策,此袋当即胖 和尚之布袋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