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山神 执掌:山岳 归类:神 特征:地域、奉祀
名称:山神 归类:事件 特征:神闻、山、傈僳族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《山海经•海外北经》云:“钟山之神,名曰烛阴(烛龙)。”烛阴(烛龙)即钟山山神。山神者,古籍记载较多。 《庄子•大宗师》:“肩吾得之,以处大山。”释文引司马彪云:“山神不死,至孔子时。” 《太平广记》卷四六七“李汤”条引《戎幕闲谈》云:“桐柏等山君长,稽首请命。禹因囚鸿濛氏、商章氏、兜卢氏、犂娄氏,乃获淮涡水神,名无支祁。”此鸿濛氏、商章氏等,亦即桐柏附近诸山之山神。 《五藏山经》于每经之末亦详述诸山神之状貌及对彼等之祭典。 又《汉唐地理书抄》辑《地镜图》:“入名山必先齐(斋〉五十日,牵白犬,抱白鸡,以白盐一升,山神大喜,芝草玉药宝玉为出。未到山百步,呼曰林林央央,此山王名,知之却百邪。”则见古之采药者对山神敬礼之状。
《中国神话大词典•民族传闻》
毛星主编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(下册)•傈僳族神话•山神》略云,相传古昔有两兄弟,兄名阿底,弟名阿甲买,统管大地一切动物。其后兄欲留山上,不愿还家,弟兄只得分住。于是将所有动物平分。弟分得牛、羊、猪、鸡、狗等,兄分得虎、豹、狼、鹿、麂子、岩羊等。方分配时,兄忽化为山神,尚未分之动物皆随兄而去。兄乃语弟曰:“吾所分得者较汝为多,今后汝可入山杀我所分者食之。”自此之后,人乃入山狩猎。因山上动物俱属兄,为求多得,故猎时必先祭其兄。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民间俗信神灵。 关中西部民间常说:“宝鸡尊城隍,陇县尊土地,千阳尊山神。”千阳多山,故有“十里一山神,五里一庄神”之称。 山神小庙多设在山头、路口和村头显要之处,也多和庄神、牛王、马王、虫王所谓“五圣”同堂而坐。千山山神最为有名。 传说山神原是一母所生的五位弟兄(也有说是结义五兄弟的),分驻在红土坡、立马寨、干树枝、桃园、雷圣山五座山头上。每处均有庙宇和定期庙会。以正月初九日的“上九会”最为隆重,以马队披红挂彩上山迎神,村中设神棚,供奉山神五兄弟,唱戏、跑马,大闹三五日后又送回山上。山神庙的山神像为一凶相毕露的赳赳武夫,脸黑如墨,手执长剑,高坐在一张倒披虎皮的椅子上。左右各有一根木桩,桩上用铁链栓着雕塑的一只狼,一只虎,这样的山神像,大有山大王大吼一声,便地动山摇的势焰。山神庙门的楹联分书“远逐虎狼三千里,近保人民百万家”横额“威镇山川”或“五圣同灵”。 山神是何人?各地传说不一。除“五兄弟”之说外,也有认为山神是“临潼斗宝”的山东好汉柳占雄,生时占山为王,死后变为山神。 也有传说山神为刺王僚的专诸或黄飞虎的儿子黄天化的。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①山岭之神。
其起源为原始宗教之山川崇拜。高山峻岭,生百物,出云雨,常为一地之望,故山川之祀,由来最久。进人阶级社会之后,山川之神也与人类一样开始分化,有奉为帝王如五岳者,亦有仅如人间之乡保里正,与土地公公为伍者。晋•葛洪《抱朴子•内篇•登涉》所云“山无大小,皆有神灵。山大则神大,山小则神小”是也。后世所谓山神,多指后者。
②民间称虎为山神,又称山君
。唐•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一:琴叟耕凤岭之田,以虎纹巾裹犁推之,曰:“劳吾躬耕,山神必以丰年相报。”
③又山魈自称山神。
晋•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七:宋元嘉初,富阳(今浙江富阳)人姓王,于穷渎中作蟹簖。旦往观之,见一材长二尺许,在簖中。而簖裂开,蟹出都尽。王疑此材妖异,乃取内蟹笼中,欲至家斧砍燃之。未至家二三里,闻笼中悴伴动。转头顾视,见向材头变成一物,人面猴身,一身一足。语王曰:“我性嗜蟹,比日实人水破君蟹簖,人簖食蟹。相负已尔,望君见恕,开笼出我。我是山神,当相佑助,并令簖得大蟹。”王回顾不应。物曰:“君何姓名,我欲知之。”频问不已,王遂不答。至家,炽火焚之。后寂然无复声。土俗谓之山魈,云知人姓名,则能中伤人。所以勤勤问王,欲害人自免。
④南宋•洪迈《夷坚丁志》卷一三“梁统制”条:汉阳人谓蟒为山神。
⑤明•董斯张《广博物志》卷一四引《广雅》:山神谓之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