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二郎担山赶太阳 说明:杨二郎担山赶十二太阳,后留一。 方位:今四川省•都江堰市城南30里 分类:事件 标签:神闻、日
名称:二郎担山赶太阳 说明:洪古时太阳有七,人常有死于酷热者,壮汉二郎亦常恨太阳之多,后乃觅得巨扁担,担山压日。 分类:事件 标签:神闻、日、擒虫、汉族
名称:二郎担山赶太阳 说明:秦始皇修长城,时有太阳十三,轮流出入,民不堪其苦。玉帝命二郎下凡拯民疾苦,二郎将三尖两刃神刀化作金扁担,担山压日。 年代:秦朝•秦始皇 分类:事件 标签:神闻、日、擒虫、汉族
《中国神话大词典》 《董永沉香合集》(杜颍陶编)引太平歌词《二郎劈山救母》:“二郎爷来本姓杨,身穿道袍鹅蛋黄。手使金弓银弹子,梧桐树上打凤凰。打了一只不成对,要打两个配成双。有心打它三五个,怕误担山赶太阳。十三个太阳担十二,留下一个照下方。”
按:据所写,此二郎乃二郎神杨戬。今四川省都江堰市民间亦有二郎担山赶太阳之说。
云都江堰市城南30里有一小土山,曰横山子,长四里,宽一里,呈扁担形,即二郎担山所留扁担;横山子西北六里许,有大小二山,靠柏条河,即二郎担山所遗土;又西二里,有两小土堆,大如两间搂,名马家墩子,即二郎抖草鞋泥而成者。
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七回云:“行者笑道:‘我……善会担山赶日头。’”知“担山赶日”之说,已早传述于明代,惟不限于“二郎”而已。 参见“(汉族)二郎担山赶太阳”。
《中国神话大词典•民族传闻》
①《中国民间故事选(第一集)•二郎捉太阳的故事》略云,洪古时太阳有七,此方落山,彼又已出,前后紧接,永是白昼而无黑夜。炎阳难当,人常有死于酷热者。众怨曰:“太阳如此之多,将何以为生!”有壮汉名二郎者,亦常恨太阳之多,闻众人怨语,乃立志赶捉太阳。二郎所到之处,百姓极为欢迎。二郎赶捉太阳初不得法,捉得太阳无处放,方捉其二,其一已逃;更捉其三,其二又逃,总无收容之处。后乃觅得巨扁担,担山两座,往追太阳,捉得太阳,即压之山下,如是太阳乃无从遁矣。续赶续捉,已捉得太阳六个,压之山下。二郎高兴,竟不知所捉有几。一日至潮白河东岸,稍觉困倦,坐而憩息。略感脚痛,脱鞋视之,见脚上起泡,鞋中有细石,乃将鞋中石倾之于地,即成今魏家店西小山。憩息既已,复手执扁担,上山寻觅太阳。四处寻觅,均无所见。忽见一太阳方从东出,二郎乃跺其左脚,顿其右手所执扁担,大呼曰:“往何处逃!”太阳即缩回不复出。
二郎下山,遇众百姓来,笑语二郎曰:“二郎勿再赶,太阳仅余其一矣。”二郎曰:“何以知之?”其一人曰:“前日吾下地,见一太阳在水叶菜下啼哭,问何以哭,太阳曰:‘吾弟兄七人,六兄已被二郎压山下,唯余我一人,犹不肯相饶,奈何!’”二郎笑曰:“既如是,饶之可也。”乃令百姓寻太阳来而诫之曰:“吾不再赶汝矣,然汝从今当听百姓言,不许懈怠,亦不许妄献殷勤,晨出于东,暮入于西,当有定则。入须休息,汝亦宜有休息时。”太阳点头应允。因水叶菜曾庇太阳,太阳感其德,故至今此菜不易被太阳晒干。
②1983年第4期《山海经•二郎担山赶太阳》略云,秦始皇修万里长城,时有太阳十三,轮流出入,民不堪其苦。玉帝命二郎下凡拯民疾苦。二郎至工程最艰巨之渤海所、穆田峪一带,将三尖两刃神刀化作金扁担,担山压日。赤城县、延庆县、小汤山等地,各压一日,是以彼处俱出温泉。尚余一日,二郎正欲以金扁担捅之使下,转念思之,以其于世间尚有用,乃将扁担收回。然太阳经此一骇,本欲落向正西,乃偏落于西南,自此遂为定局。其时渤海甚缺水源,民伕生活仍艰。二郎乃以法力引地底水上山,从此此地水源旺盛,山泉流淌,打井尺余即可见水。因名此地曰“渤海锁”,即锁住海水之意。后乃语讹为“渤海所”。 参见“二郎担山赶太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