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①星名
《史记•天官书》:“婺女,其北织女。织女,天女孙也。”正义:“织女三星,在河北天纪东,天女也,主果菰丝帛珍宝。”
②神女名
明•冯应京《月令广义•七月令》引《小说》:“天河之东有织女,天帝之子也。年年机杼劳役,织成云锦天衣。”
参见“牛郎织女”。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神话传说中的织女星座衍化成的女神,天帝的孙女,故又称天孙。
在天上长年织造云锦,自嫁与河西牛郎后,织遂中断。天帝大怒,用银簪划银河一道,使其各居一边,只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。
《古诗十九首•迢迢牵牛星》: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纤纤擢素手,札札弄机杼。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”
按:《诗经•小雅•大东》:“跂彼织女,终日七襄。虽则七襄,不成报章。”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座根本不会织布,只是徒有其名罢了。秦汉以降,织女星遂拟人化为天上神女,以善织各色锦闻名,成为一巧妇。七夕也成了他们夫妻相会的日期。
《续齐谐记》有:“七月七日,织女渡河,诸仙悉还宫”,“织女暂诣牵牛”的记载。魏晋至唐,民间少女有七月七日乞巧的习俗,即少女向织女寻求织工之精巧。
至《荆楚岁时记》,内容又有发展。
汉应劭《风俗通》又载织女与牛郎七夕相会,喜鹊于天河上为之搭桥,称鹊桥。
宋元南戏有《渡天河织女会牵牛》,明人有朱名世《牛郎织女传》小说(四卷)。
清代邹山《双星图》传奇,故事已与民间传说不同,说牛郎织女成婚后,男荒于耕,女怠于织,蚩尤乘机扰天宫。牛郎织女历经艰险。清代地方戏剧目,基本本原民间传说。说:牛郎原为人间商人张有才之弟,后由于其妻挑唆分家,只分给牛郎一头老牛。此老牛原为金牛星下凡,遂教牛郎往天河窃天孙织女衣裳。
一天,织女在银河沐浴,衣服被牛郎窃得。二人成婚后,男耕女织,成家立业,日子兴旺,还生得一儿一女,合家欢乐。后,此事被王母发现,立即召织女返回天庭。临行时,二人依依不舍,牛郎还携儿女追之。
王母为断其私情,随手从头上拔下金簪,一划,即成天河。王母只许他们二人每年七夕相会。届期喜鹊搭桥,使二人叙别。秦腔、京剧和许多地方戏,都有同类剧目。解放后的改编本,改为百鸟搭桥,迫使王母允许牛郎织女相会。湘剧、评剧、河北梆子、丝弦戏、越剧都有此剧目。(《董永遇仙记》与《天仙配》中的织女,与织女星无涉。详《七仙女》条。)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天上有星名“织女”,故世人遂将其人格化。
晋•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一〇:旧说天河与海通。近世有人居海滨,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,此人即赍粮乘槎而去。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,自后芒芒忽忽,不觉昼夜。至一处,有城郭屋舍,遥望宫中多织妇,一丈夫牵牛饮于渚次,乃惊问此为何处。答曰:“君还至蜀郡(今四川成都)访严君平则知之。”因还。后至蜀问君平。君平曰:“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。”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。于是而有众多织女下嫁神话,最有名者自是牛郎织女故事。然织女非止一人,干宝《搜神记》中“董永”故事,下凡者亦为织女。
《太平广记》卷六五“姚氏三子”条引五代•杜光庭《神仙感遇传》:织女、婺女、须女星皆无光,是三女星降下人间。
同书卷六八“郭翰”条引《灵怪集》:竟言织女到人间偷情,自荐曰:“吾天上织女也。久无主对,而佳期阻旷,幽态盈怀。上帝赐命游人间,仰慕清风,愿托神契。”
又人间妇女,于七夕牛女相会时,有“乞巧”之戏,是以织女为巧神也。
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八七“采娘”条引《史遗》:郑氏女年十六,名采娘。七夕夜,陈香筵,祈于织女。是夜,梦云舆羽盖蔽空,驻车命采娘曰:“吾织女,汝求何福?”曰:“愿工巧耳。”乃遗一金针,长寸馀,缀于纸上,置裙带中。令三日勿语,汝当奇巧。于是后世又有以织女为织机之神者,参见“机神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