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
①神名

《楚辞•远游》:“左雨师使径侍兮,右雷公以为卫。”

宋•王铚《云仙杂记•天鼓》:“雷曰天鼓,雷神曰雷公。”

汉•王充《论衡•雷虚》:“图画之工,图雷之状,累累如连鼓之形。又图一人,若力士之容,谓之雷公,使之左手引连鼓,右手推椎,若击之状。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,连鼓相扣击之意也;其魄然若撇裂者,椎所击之声也。其杀人也,引连鼓相椎,并击之矣。”

按:王充所述汉时雷公之状(连鼓、雷椎、力士形躯),已近近世庙塑雷公之像。略不同者,近世雷公有鸟形之喙,而古则无。

晋•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二记晋扶风杨道和事,已谓“霹雳头似猕猴”;

唐•房千里《投荒杂录》更谓“雷公豕首麟身”;

唐•李肇《唐国史补》亦谓雷公“状类彘”:则其唇吻已渐突出。

至《三教搜神大全》遂谓雷为“鸡形”,孝子烹鸡奉母,为雷所雷公 - 图1,遂化为雷神,“妖其头,喙其嘴,翼其两肩,左尖右槌,足踏五鼓而升,天帝封之为雷门苟元帅”:则全是近世雷公之状。

②黄帝臣
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二一引《帝王世纪》:“黄帝有熊氏命雷公、歧伯论经脉。”

按:晋•葛洪《抱朴子•极言》亦云:“黄帝……著体诊则受雷、歧。”雷,雷公;歧,歧伯:二人皆黄帝时医。

《古小说钩沈》辑《古异传》云:“斫木(啄木),本是雷公釆药使,化为鸟。”即此雷公。
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
①司雷之神

《楚辞•远游》:“右雷公以为卫。”

王充《论衡•雷虚》:“图画之工,图雷之状,累累如连鼓之形;又图一人,若力士之容,谓之雷公,使之左手引连鼓,右手推椎,若击之状。”随着社会的发展,雷神逐渐人化,出现了雷公、阿香等雷神。

《太平广记》卷三九四“叶迁韶”条引《神仙感遇传》记雷公有兄弟五人(雷大、雷二、雷三、雷四、雷五),《西游记》中则有陶、张、辛、邓、易、毕、庞、刘八雷将。雷又物化,成为雷神施雷的工具。

宋王铚《云仙杂记•天鼓》:“雷曰天鼓,雷神曰雷公。”又由于雷声轰隆鸣响,连续不绝,古人遂联想为:“雷声隆隆者,连鼓相扣击之音也;其魄然若敝裂者,椎所击之声也。”(《论衡•雷虚》)此外,车辆行驰声隆隆如雷,于是人们又想象雷神除拥有鼓外,还有雷车。

《元史•舆服志》:“(雷公)运车鼓于火中。”汉代雷公状如力士,这是龙身人头的雷神的进化。

《搜神记》卷十二载:“(雷神)唇如丹,目如镜,毛、角长三寸,余状似六畜,头似猕猴。”

唐房千里《投荒杂录•陈义》谓雷公“豕首麟身”,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谓雷公“状似彘”,《元史•舆服志》言其“犬首,鬼形”,《船山遗书•俟解》谓其“喙似鸟”。

《三教搜神大全》则述其为“鸡形”,且“妖其头,喙其嘴,翼其两肩,左尖右槌,足踏五鼓而升。”雷神在空中来去自如,人们自然想象他身生双翼,有如飞鸟。雷神凶猛威严,神力无穷,人们自然把他描摹成形状怪异,或人头、猕猴头、猪头、狗头,或麟身、鸟喙……。此外,人们在雷神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各种理想,希望他能惩恶除奸,兴利佑民。因而,除了车、鼓之外,人们想象他一定有着十分厉害的武器

《元史•舆服志》:“(雷公)右手持斧,左手持凿。”

韦庄《又玄集•序》:“淬雷公之剑,影动星津。”

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夺雷公之桴。”

又《文选•羽猎赋》:“霹雳、烈缺,吐火施鞭。”这里的鞭、桴、剑、斧、凿,当为吊民伐罪之武器。

又据《一统志》载,莲花峰在南丰县西北,状如莲花,上有雷公石。

《荆州记》载,临贺郡有青石,方二丈,有磨刀斧迹。春夏常明净,其迹甚新,秋冬则芜秽。相传为雷公磨石。这正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雷公磨砺刀剑的地方。

②上古医药之神
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二一引《帝王世纪》:“黄帝有熊氏命雷公、岐伯论经脉傍通,问难八十一,为《难经》,教制九针,著《内外术经》十八卷。”

张刊《本草纲目》李明睿《序》云:“若轩辕乃作《内经•素问》、《灵枢》,令其臣佐岐伯、雷公、鬼臾区辈更相诘难,审脉察俞,定为针灸。”

吴毓昌《本草纲目•自序》:“见其炮制一准乎雷公。”雷公是后人对他的尊称。他一生致力于中草药加工炮制方法的研究,根据各种药物的特性,分五色,别五味,定浮沉,明燥湿,以确定不同的炮制法;并按有畏有喜,有恶有反,有毒无毒,毒大毒小,采取炮制相得益彰之法。

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大胆开辟新法,以疗效为标准,反复验证,获得了超乎前人的成果,系统地提出了炮、炙、炒、煅、浸、曝、露等十七种加工方法,撰成《炮炙论》三卷(原书虽佚,有近人张骥辑本《雷公炮制论》)。

自隋、唐、宋以来,凡从事岐黄事业者,特别是专门开药肆者,都把雷公炮制法奉为中草药加工的圭臬。

明代医学家李中梓还专门写成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,对雷公仰若山斗。清代对雷公的崇拜趋向神化;药店门楣及药柜之侧,必书“雷公炮制”大字,一则表示药物加工率由雷公之法,药力发挥必强;二则以此为标榜,招徕四方顾客。
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
《楚辞•远游》:左雨师使径待兮,右雷公而为卫

《石氏中官占》引石氏云:五车东南星名曰司空,其神名曰雷公。

东汉•王充《论衡•雷虚》曰:图画之工,图雷之状,累累如连鼓之形。乂图一人。若士之容,谓之雷公。使之左手引连鼓,右手推椎,若击之状。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,连鼓相扣击之音也;其魄然若敝裂者,椎所击之声也;其杀人也,引连鼓相椎并击之矣。

晋•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一二具言雷公之形貌:唇如丹,目如镜,毛角长三尺馀,状如六畜,头如雷公 - 图2•猴。此形貌大体为后世所沿承。

如《元史•舆服志》云:雷公旗画神人,大首鬼形,白拥项,朱犊鼻,黄带,右手持斧,左手持凿,运连鼓于火中。

但亦有他种说法,有云“猪首,手足各两指,执一赤蛇啮之”者,有云“如雷公 - 图3,两目睒睒”者,俱见唐•段成式《西阳杂俎》前集卷八;有云“状类熊猪,毛角肉翼,青色,手执石斧”者,见唐•戴孚《广异记》;有云“豕首鳞身”者,见唐•房千里《投荒杂录》;有云“大于猕猴,形似蝙蝠”者,见于清人《拙庵杂俎》。

而明•谢肇淛《五杂俎》卷一云:雷之形,不常有见之者,大约似雌鸡肉翅,其响乃两翅奋扑作声也。

按:雷公在上古时本为唯一之雷神,但随着它的人格化进程,人们逐渐认为雷公不止一个,并另外塑造了人性特征更显著的大神主宰雷部,遂把雷公的地位降到雷部六神之列,成为雷部诸天将的泛称。至于如禽如兽、可捕可食之“雷公”,疑本为各地民间对雷的认识,而为后人强统以“雷公”之名,与古代传说中的“雷公”并无沿承关系。

道教又有“十二雷公”之说,谓天、地、人各有十二雷公。即天雷有神霄、五方、行雨、行风、行云、布泽、行雪、行冰、飞砂、食祟、吞鬼、伏魔等十二雷公;地雷有纠善、罚恶、社令、发稻、四序、却灾、收毒、救病、扶危、太升、巡天、察地等十二雷公;人雷有收瘟、摄毒、除害、却祸、封山、破庙、打鬼、伏虎、破瘴、灭尸、荡怪、管魄等十二雷公。

见《朝天谢雷真经》。

②黄帝大臣,与岐伯并称,掌医药
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二一引《帝王世纪》:黄帝命雷公、岐伯论经脉

《隋书•经籍志》有“《神农本草》雷公集注”,现存中医典籍有《雷公赋》,即托其名。

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一四七:襄国邢台之西有雷公山,盖三皇时雷公修仙处也。即此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