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
仙人名。

《列仙全传》卷七略云:刘玄英,号海蟾子,初名操,事刘守光为相。一日忽有道人来谒,索鸡卵十牧,金钱十文,以一文置之几上,累十卵于钱若浮图之状。海蟾惊异之,曰:“危哉!”道人曰:“人居荣禄之场,履忧患之地,其危殆甚于此。”海蟾繇此大悟,遁迹于终南山下,丹成,尸解,有白气自顶门出,化为鹤,飞冲天。

宋•李石《续博物志》卷二云:“海蟾子姓刘名昭远,华山陈抟馆之道院,与种放往来。”盖五代宋•初人。

宋•柳永《巫山一段云》词:“贪看海蟾狂戏,不道九关齐闭。”即俗所云刘海撒金钱之戏。或又讹为刘海戏蟾。

《古今图书集成•神异典》卷二五一引《凤阳府志》云:“唐刘海,旧传呼蟾于县治西北井中,今井在城内,濠多水,夏无蛙声。”谓此。

参见“刘海戏蟾”,
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
又名刘海,传说中的神仙。

民间以夏历六月十日为刘海蟾生日。关于刘海蟾说法不一。《茶香室三钞》卷十八说“刘海蟾为辽进士刘操,纯阳弟子也,南宗道家奉认为祖。”《集说诠真》:“刘海名操,字宗成,燕山人。以明经擢甲第。仕燕王刘守光为相。平昔好谈性命,钦崇黄老。有道者正阳子来谒,操邀坐堂上。正阳子索鸡卵十枚,金钱十文,以一钱间一卵高叠之。操叹异曰:‘危哉!’正阳子曰:‘相公更危于此。’别去,操顿悟。见燕王僭妄称燕帝,谏之不听,遂托疾解印去。改名玄英,道号海蟾子,遍游访道。后遇吕纯阳授金液还丹之要,乃修真得成仙道。元顺帝至正六年封明悟弘道真君。”

《通俗编》称刘海蟾事曰:“刘元英,号海蟾子,广陵人,仕燕王刘守光为相……今俗呼刘海,更言刘海戏蟾,舛谬之甚。”

孟籁甫《丰暇笔谈》载:有一自称阿保的男子,自请佣于苏州贝宏文家,数显灵异。后数月“汲井得三足大蟾蜍,以彩绳数尺系之,负诸肩背,喜跃告人曰:‘此物逃去,期年不能得,今得之矣。’于是乡里传述,以为刘海蟾在贝家,争往看之,至拥挤不得行。负蟾者举手谢至人,从庭中冉冉乘空而去。”民间有刘海戏金蟾的故事。全真道奉海蟾为北五祖之一。

参见《道教诸神》。
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
五代时人。

《仙鉴》卷四九:刘玄英,字宗成,号海蟾子。初名操,字昭远,后得道改称焉。燕地广陵(疑是广阳之误•广阳在今北京)人。以明经擢第,仕燕主刘守光为相。素喜性命之说,钦宗黄老。一日有道者正阳子(即锺离权)来谒,操邀坐堂上。正阳子索鸡卵十枚,金钱十文,以一钱间一卵高迭之(即世称刘海戏金钱所由起也操叹异曰:“危哉!”正阳曰:“相公更危于此。”别去。操顿悟。见燕王光僭妄称燕帝,谏之不听,遂托疾解印去。改名玄英,道号海檐子。遍游访道。后遇吕纯阳授金液还丹之旨。自此往来终南、太华间。复结张无梦、种放、陈希夷为方外交。隐代州(今山西代县)之凤凰山。后尸解,有白气自顶门出,化而为鹤。

◇宋时刘海蟾传说甚多。南宋•叶梦得《石林燕语》卷一〇言晁迥初学道于刘海蟾,得炼气服形之法。北宋•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八:进士李观往游南岳,过潭州(今湖南长沙)圣旗亭买酒,忽有一人,荷竹奩,持钉校之具,托李观捎口讯与养素先生蓝方。及见蓝方,知所见荷竹奁者为神仙刘海蟾。

南宋•何薳《春渚纪闻》卷三:宋真宗时,有天神下降,凭凤翔(今陕西凤翔)民张守真为传灵语,因以翊圣封之,度守真为道士,使掌香火,大建祠宇奉之。自庙百里间,有食牛肉及着牛皮履鈒过者,必加殃咎,至有立死者。一日有人苎袍青巾,着牛皮大履直至庙庭,慢言周视而出。守真即焚香启神,问何不殛之。神乃降灵曰:“此人实新得道刘海蟾也。此人既得道,未肯就仙职,折旋尘中,寻人而度。我尚不敢正视,况罪之乎?”另参见“海蟾子”条。

◇明•王世贞《列仙全传》卷二以刘海蟾为秦时人。大误。◇清•王士禛《池北偶谈》卷二三记顺治间,有方士挟乩术,自称刘海蟾,教以食小儿脑。后置于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