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

俗传八仙之一。

清•俞樾《茶香室续钞》卷十八引明•陈梿《罗浮志》:“何仙姑,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。唐天后时,住云母溪,年十四五。一夕,梦神人教食云母粉,可轻身不死。因饵之,誓不嫁,常往来山顶,其行如飞。每朝去暮回,持山果归贻其母,后遂辟谷。天后遣使召赴阙,中路失之。中宗景龙中,白日升仙。”

又宋•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十四:“永州有何氏女,幼遇异人,与桃食之,遂不饥无漏。自是能逆知人祸福,乡人神之,为构楼以居,世谓之何仙姑。”

按:世传何仙姑,纷歧无定。除上二说,尚有《安庆府志》谓何为鹿所产,幼栖何道人家,故以何为姓等说。

参见“八仙过海”。

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

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。

何仙姑是何时何地人,众说纷纭。

《历代神仙通鉴》卷一四云:“(武周长寿二年)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灵通神异,太后厚币聘请。何女生而紫云绕室,顶有六毫。年十三,随女伴入山采茶,失侣迷径,见东山峰下一道士,修髯绀目,冠高冠,衣轻绡,何女亟拜之。

道士出一桃,曰:‘食此,他日当飞升。’仙姑食之。道士指归路,曰:‘后可常会于此。’归已逾月,自是不饥不渴,洞知人事休咎。复梦神人教饵云母粉。遂誓不嫁,往来山谷,轻身飞行。每朝出,暮持山果归遗其母。至是应召赴阙,中路复失之。”此乃广州之何仙姑。

宋魏泰《东轩笔录》云:“永州有何氏女,幼遇异人,与桃食之,遂不饥。自是能递知祸福,乡人神之,为构楼以居,世谓之何仙姑。”

《历代神仙通鉴》卷一四云:“(吕洞宾)始遇陵零何氏女,传以修养,复与金丹服之。引见钟祖,携入蓬莱拜木公、金母。金母带回阆苑,令扫蟠桃落叶。”此乃永州之何仙姑。

《安庆府志》云:“何仙姑,初,桐城投子山大同禅师,每溲溺有鹿来饮。久之,鹿产肉毬,裂开一女。师见而收育之,至十二岁,牧童以山花插其髻,戏之。师乃令下山,嘱曰:‘遇紫则止,遇何则归。’至紫卷口何道人家,遂栖之,以何为姓。慎守师戒,修持觉悟,师使赴州召之,女方渐,即持笊篱往。先至,见师坐左,州后至,坐右,三人一时化解。”此乃安徽之何仙姑。

《祁阳县志》云:“何仙姑年十三,随女伴入山采茶,失伴独行,迷路。遇异人出一桃与之,曰:‘食此尽当飞升,不然止居地中。’仙姑仅能食其半,自是不饥,洞知人事休咎。”此乃湖南之何仙姑。

《福建通志》载:“仙姑父大郎,居武平南岩,货饼自给。吕纯阳见其有仙质,日过索饼啖,辄与。吕感,赠以一桃,云:‘食尽则成仙。’仙姑遂避谷南岩。”此乃福建之何仙姑。

《浙江通志》载:“宋何仙姑南览村人,三十不字,采樵自给。见山间桃实如桮,啖之,自是不饥。”此乃浙江之何仙姑。所谓仙姑,乃民间女巫。何仙姑者,何姓女巫也。何姓女巫很多,所以许多地方都有本地之何仙姑。但根据民间传说,何仙姑既是八仙之一,又是吕洞宾之弟子,所以应是永州之何仙姑。

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

“锺吕八仙”之一。

北宋时之何仙姑,或云永州,或云零陵,或云衡州(今湖南衡阳:),不知为同一人否。北宋时永州治在零陵,实为一地,而衡山属衡州,与永州虽为邻郡,终非一地。

北宋•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•四:永州有何氏女,幼遇异人与桃食之,遂不饥无漏,能逆知祸福。乡人神之,为构楼以居,世谓之何仙姑。士大夫好奇者,多谒之以问休咎。王达为湖北运使,巡至永州,召于舟中,留数日。遂为人弹奏“取无夫妇人阿何于舟中止宿”(按此事又见于宋•高晦叟《珍席放谈》卷下)。

按:王达在两湖为仁宗时事,时何仙姑尚为青年女子,故留宿事为人所讥弹。

又南宋•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卷四:何仙姑,永州民女子也,因放牧野中,遇人啖以枣,因遂绝粒而能前知人事。独居一阁,往来士大夫率致敬焉。狄青征南出永州,问以兵事,对曰:“公必不见贼。”侬智高大败,遁人大理国,果如其言。此时之何仙姑既称女子,年岁当在中青之时。

北宋•沈辽《云巢编》卷六《零陵先贤赞》所云“进贤女真”即此人,中云“时会三女,若梦而飞。以食我桃,妙龄不饥。大道不晦,至人发挥。晋公南迁,顺风有祈。示人金镜,识其仙衣”,其事有不见于他书者,惜语焉不详。此永州之仙姑也。

至于衡州之仙姑,欧阳修《集古录跋尾》卷一〇《谢仙火》条云:(仁宗)庆历中,衡山女子号何仙姑者,绝粒轻身,人皆以为仙也。近见衡州奏云:“仙姑死矣,都无神异。”客有自衡来者,云仙姑晚年羸瘦,面皮皴黑,第一衰媪也。

按:欧公书此,已在晚年,故仙姑亦成衰媪,按时间推断,此衡山仙姑与永州仙姑似是一人。②又扬州亦有一何仙姑。

南宋•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二:庄绰跋锺离权书云:昔维扬有何仙姑者,世以为谪仙,能与其灵接。一日锺离过之,使治黄素,乃书此诗。按:以文意揣之,此仙姑亦似为北宋时人。③唐时增城之何仙姑。

《仙鉴后集》卷五:何仙姑,广州增城县(今广东增城)何泰之女也。唐天后时住云母溪。年十四五,一夕,梦神人教食云母粉,可得轻身不死,因饵之,誓不再嫁,常往来山顶,其行如飞。每朝去暮,则持山果归遗其母。后遂辟谷,语言异常。天后遣使召赴阙,中路失之。

《仙鉴后集》作者赵道一以此为真正何仙姑,遂于同书卷六将宋时永州之何仙姑改为姓赵名何之赵仙姑。而赵仙姑之出身事迹全与永州何仙姑相同。赵氏之谬,浦江清于《八仙考》中披之甚详,可参看。

又,此何仙姑事与《广异记》所载“何二娘”事相类,可参看。

据方志,安徽、福建等地亦有吕洞宾所度之何仙姑,均为地方附会,不足为辨。唯《歙县志》云歙县(今安徽歙县)昌化驻跸山有何家坞,传言世出一仙姑。此似为另一地方女巫,与八仙之何仙姑无关者。

《陕西通志》载元时又有一何仙姑,姓何,抱罕(今甘肃和政)人,又号澄阳真人。见“澄阳真人”条。⑥又有一禅宗何仙姑。雍正《江南通志》卷一七五:唐时桐城投子山大同禅师,每溺,有鹿来饮。久之,鹿产一肉球,裂开乃一女。师育至十二岁,牧童戏以山花插其髻。师乃令下山,嘱曰:“遇柴则止,遇何则归。”至柴巷口何道人家,遂栖之,因姓何。慎守师戒,修持觉悟。一日禅师使赵州和尚往召。女正淅米,即持笊篱往,先至,坐师左,赵州后至,坐师右,三人一时同化。

最奇者有《道谱源流图》一书,云何仙姑本为男子,姓徐名圣臣,入定时灵魂出游,家人不知,检其尸。及魂返,不能还旧体,适有何氏女新死,遂附焉。后得道,封为元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