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妖录|妖怪百科|古代妖怪大全 本次搜索耗时 0.103 秒,为您找到 68 个相关结果.
  • 赤水女子獻
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赤水女子獻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大荒北经》:“有锺山者,有女子衣青衣,名曰赤水女子獻。”郭璞注:“神女也。” 吴承志云:“獻当作魃。上文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,后置之赤水之北,赤水女子魃即黄帝女魃也。” 按:吴说大体可通。惟经文黃帝女魃原当作黄帝女妭,妭无由讹为獻之理。 疑此处“獻”原...
  • 禺彊

    1647 1900-01-20 《怪界(兽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①北海海神,黄帝之后 ②禺彊又为不周风神 名称:禺彊 别称:禺强、禺京 释义:禺䝞子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彊,亦作强,或作京。禺䝞子。 《山海经•大荒东经》:“黄帝生禺䝞,禺䝞生禺京,禺京处北海,禺䝞处东海,是为海神。” 郭璞于“禺京”下注云:“即禺彊...
  • 烛阴

    1620 1900-01-20 《守护神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即“烛龙”。 《山海经•海外北经》:“钟山之神名曰烛阴,视为昼,瞑为夜,吹为冬,呼为夏。不饮,不食,不息;息为风。身长千里。在无之东。其为物,人面蛇身赤色,居钟山下。” 参见“钟山石首”。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即烛龙,钟山之神 ...
  • 神荼郁垒

    1574 1900-01-20 《守护神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神名。 汉•王充《论衡•订鬼》:“《山海经》又曰:沧海之中,有度朔之山,上有大桃木,其屈蟠三千里,其枝间东北曰鬼门,万鬼所出入也。上有二神人,一曰神荼,一曰郁垒,主阅领万鬼。恶害之鬼,执以苇索而以食虎。于是黄帝乃作礼,以时驱之,立大桃人,门户画神荼、郁垒与虎,悬苇索以御凶魅。” 按:今《...
  • 箕伯

    1568 1900-01-20 《道家仙人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谓风师、风伯。 《文选•张衡〈思玄赋〉》:“属箕伯以函风兮。”李善注:“《风俗通》曰:“风师者,箕星也,主簸物,能致风气也。’《易》曰:‘巽为长女。’长者伯之,故曰风伯也。”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风神,又称风师、风伯。 《文选•张衡〈...
  • 肃慎国

    1566 1900-01-20 《怪界(国家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肃慎国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海外西经》:“肃慎之国在白民北,有树名雄常,圣人代立,于此取衣(二句原作“先入伐帝,于此取之”,义不可通,从王念孙、孙星衍校改)。” 又《大荒北经》云:“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不咸。有肃慎氏之国。”郭璞注:“今肃慎国去辽东三千余里,穴居,无衣,衣猪皮,冬以膏涂体,厚数分...
  • 强梁

    1566 1900-01-20 《怪界(兽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强梁 释义:神名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神名。 《后汉书•礼仪志》:“强良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。” 按:疑即彊良。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神名 《山海经•大荒北经》:“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北极天柜,……有神衔蛇操蛇,其状虎首人身,四蹄长肘,名曰彊良。” 郝懿行注:“《后...
  • 苗民

    1542 1900-01-20 《怪界(国家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苗民 别称:三苗 释义:颛顼裔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颛顼裔。又称“三苗”。 《山海经•大荒北经》:“西北海外,黑水之北,有人有翼,名曰苗民。颛顼生驩头,驩头生苗民。苗民釐姓,食肉。有山,名曰章山。” 按:苗民又称三苗。 《书•吕刑》:“苗民弗用灵,制以刑。”传:“三苗之君,习蚩尤之恶,...
  • 相柳

    1518 1900-01-20 《怪界(兽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共工臣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外貌形态 神话故事 出处 名称:相柳 别称:相繇 释义:共工臣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共工臣 亦名“相繇”。 《山海经•海外北经》:“共工之臣曰相柳氏,九首,以食于九山。相柳之所抵,厥为泽溪。禹杀相柳,其血腥,不可以树五谷种。禹厥之,三仞三沮,...
  • 帝俊竹林

    1503 1900-01-20 《怪界(树族)》
    名称:帝俊竹林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大荒北经》:“(卫)丘方员三百里,丘南帝俊竹林在焉,大可为舟。” 按:唐•刘洵《岭表录异》卷中云:“贞元中,有监户犯禁,逃于罗浮山,深入第十三岭,遇巨竹万千竿,连亘岩谷,竹围皆二丈许,有三十九节,节二丈许。 逃者遂取竹一竿,破以为筏。会赦宥,遂挈以归。有人得一筏,奇之,献于太守李復,乃图而纪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