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发现
标签
搜索
APP下载
注册
登录
首页
发现
榜单
标签
收录
APP下载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万妖录|妖怪百科|古代妖怪大全
本次搜索耗时
0.073
秒,为您找到
53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犀牛
2107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犀牛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海内南经》:“狌狌西北有犀牛,其状如牛而黑。” 按:《南次三经》云:“祷过之山,……其下多犀。” 郭璞注:“犀似水牛,猪头庳脚,脚似象,有三蹄。大腹,黑色。三角:一在顶上,一在额上,一在鼻上。在鼻上者小而不堕,食角也,好噉棘,口中常洒血沫。”即此。 除...
鹦䳇
2055
1900-01-20
《怪界(鸟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鹦䳇 别称:鹦鹉 释义:鸟名。 形象:有鸟焉,其状如鸮,青羽赤喙,人舌能言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鸟名。即“鹦鹉”。 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:“黄山……有鸟焉,其状如鸮,青羽赤喙,人舌能言,名曰鹦䳇。”郭璞注:“鹦䳇舌似小儿舌,脚指前后各两,扶南徼外出五色者,亦有纯赤白者,大...
混沌
2002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凶之一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四凶分别是浑 敦(混沌)、穷奇、饕餮,以及祷杌。由于混沌是古代神话中的 形象,因此关于它的长相并没有一致的说法。不同的书籍记载, 其外形、外貌都有所不同。 在《山海经》中,混沌被描述成是一只神鸟。形状像一只袋 子,颜色红得像赤色的火焰,有六只脚,四只翅膀。混沌虽然没 有脸,却能够辨别歌声、识别舞蹈,说它就是帝江。 ...
羬羊
1960
1900-01-20
《守护神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名称:羬羊 说明:其脂可以已腊。 形象:有兽焉,其状如羊而马尾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:“钱来之山,其上多松,其下多洗石。有兽焉,其状如羊而马尾,名曰羬羊,其脂可以已腊。” 郭璞注:“今大月氏国有大羊,如驴而马尾。《尔雅(释畜)》云:‘羊六尺为羬。’谓此羊也。……(已腊)...
天帝
1876
1900-01-20
《道家仙人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①上帝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亦称“上帝”。 《战国策•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。天帝使我长百兽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。”天帝之名,始见于此。 《山海经》除《西山经》曾以“天帝”名山外,凡言天帝或具有与天帝同神格者,均只称“帝” ...
孰湖
1851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外貌形态 出处 名称:孰湖 释义:兽名。 形象:有兽焉,其状马身而鸟翼,人面蛇尾,是好举人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兽名 《山海经•西次四经》:“崦嵫之山,……有兽焉,其状马身而鸟翼,人面蛇尾,是好举人,名曰孰湖。” 郭璞注:“喜抱举人。” 《中国神怪大...
洗石
1820
1900-01-20
《日常器物(怪)》
名称:洗石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:“钱来之山,其上多松,其下多洗石。”郭璞注:“澡洗可以磢体去垢圿。磢,初两反。”郝懿行云:“磢,当为㼽; 《说文》(十二)云:‘磋垢瓦石。’” 南朝宋•刘敏叔《异苑》卷二云:“永康王旷井上有洗石,时见赤气。后有二胡人寄宿,忽求买之,旷怪所以。未及度钱,子妇孙氏睹二黄鸟斗于石上,疾往掩取,变...
陆吾
1805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陆吾 释义:神名。 形象:其神状虎身而九尾,人面而虎爪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神名。 《山海经•西次三经》:“昆仑之丘,是实惟帝之下都,神陆吾司之。其神状虎身而九尾,人面而虎爪。是神也,司天之九部,及帝之囿时。” 按:此神即《山海经•海内...
狡
1805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外貌形态 出处 名称:狡 释义:兽名。 说明:见则其国大穣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兽名。 《山海经•西次三经》:“玉山……有兽焉,其状如犬而豹文,其角如牛,其名曰狡,其音如吠犬,见则其国大穣。”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:玉山,有兽焉,...
㻬琈玉
1786
1900-01-20
《日常器物(怪)》
名称:㻬琈玉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:“小华之山……其阳多㻬琈之玉。”郭璞注:“㻬琈,玉名,所未详也; 浮两音。”郝懿行云:“《说文》(一)引孔子曰:‘美哉玙璠,远而望之,奂若也;近而视之,瑟若也:一则以理胜,一则以孚胜。’此经㻬琈,古字所无。或即玙璠之字,当由声转;若系理孚之文,又为形变也。古书多假借,疑此二义似为近之。” 按...
1..
«
1
2
3
4
»
..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