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发现
标签
搜索
APP下载
注册
登录
首页
发现
榜单
标签
收录
APP下载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万妖录|妖怪百科|古代妖怪大全
本次搜索耗时
0.475
秒,为您找到
53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㻬琈玉
1966
1900-01-20
《日常器物(怪)》
名称:㻬琈玉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:“小华之山……其阳多㻬琈之玉。”郭璞注:“㻬琈,玉名,所未详也; 浮两音。”郝懿行云:“《说文》(一)引孔子曰:‘美哉玙璠,远而望之,奂若也;近而视之,瑟若也:一则以理胜,一则以孚胜。’此经㻬琈,古字所无。或即玙璠之字,当由声转;若系理孚之文,又为形变也。古书多假借,疑此二义似为近之。” 按...
红光
1939
1900-01-20
《守护神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神名。 《山海经•西次三经》:“泑山,神蓐收居之。……是山也,西望日之所入,其气员,神红光之所司也。”郝懿行云:“红光盖即蓐收。” 参见“蓐收 ”。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刑神 《山海经•西次三经》:“泑山,神蓐收居之。其上多婴短之...
白帝
1916
1900-01-20
《散人化仙》
即少昊。 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:长留之 山,其神白帝少昊居之。 《史记•封禅书》:秦襄 公居西垂,自以为主少昊之神,作西畤,祠白帝。 至秦文公时又作鄺畤,以祭白帝。后至秦献公时, 栎阳(在今陕西富平东南)雨金,献公自以为得 金瑞,复作畦畤于栎阳而祀白帝。按秦祠白帝,是 以五方帝学说为根据,至秦始皇时采用齐人五德终 始说,方以为秦得水德。而五方帝说此时在民间...
罗罗
1888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①鸟名 ②兽名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罗罗 释义:①鸟名。 释义:②兽名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①鸟名 《山海经•西次二经》:“莱山,其木多檀楮,其鸟多罗罗,是食人。” ②兽名 《海外北经》:“有青兽焉,状如虎,名曰罗罗。” 吴任臣云:“《骈雅》曰:‘青虎谓之罗罗。...
长乘
1863
1900-01-20
《怪界(人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长乘 释义:神名。 形象:其神状如人而犳尾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神名。 《山海经•西次三经》:“西水行四百里,曰流沙,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,神长乘司之,是天之九德也(郭璞注:九德之气所生),其神状如人而犳尾。” 毕沅云:“《水经注(洮水)》云,禹西至洮水之上,见长...
蠃鱼
1845
1900-01-20
《怪界(水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外貌形态 出处 名称:蠃鱼 说明:见则其邑大水。 形象:羸鱼,鱼身而鸟翼,音如鸳鸯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山海经•西次四经》:“邽山……蒙水出焉,南流注于洋水。其中多黄贝、羸鱼,鱼身而鸟翼,音如鸳鸯,见则其邑大水。” 一种长着鱼身,却有鸟翅膀的异鱼,能发出像鸳鸯一样的鸟 叫。蠃[lu...
耆童
1839
1900-01-20
《后天异人(散人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耆童 别称:老童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即“老童”。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即“老童”。见“老童”条。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:騩山,其上多玉而无石,神耆童居之,其音常如钟磬。郭璞云:耆童,老童,颛顼之子。 按后人有以耆...
橐蜚
1838
1900-01-20
《怪界(鸟族)》
橐蜚:山海经原文写作橐(上非下巴),因输入法无有此字,以蜚字代替。 传说中的一种独足鸟,冬天出没,夏天蛰睡。将它的羽毛放 在衣服中,就不怕打雷。由于橐蜚的羽毛有抵抗天雷的功效,因 此成为了修道之士抗拒天劫的宝物。 传说南陈即将灭亡的时候,一群独足鸟聚集在宫殿,用嘴喙 画出救国之策的文字,而这种独足鸟据说就是橐蜚。 外貌形态 外形像猫头鹰,却长着人的...
毕方
1825
1900-01-20
《怪界(鸟族)》
一种栖息于章莪山上的鸟形妖怪。在神话传说中,毕方是火 灾之兆,它不食谷物,只吞食火焰,据说当它出现时,当地就会 发生怪火。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,乘坐蚊龙牵引的战 车,毕方则在旁边伺候。蚩尤居前,风伯进扫,雨师洒道。 外貌形态 身形似鹤,却只有一只脚,白色的鸟嘴,蓝色的身体,并有 点点红色斑纹。 毕方为人面大鸟,立于山头之上,俯视众生。 出...
狰
1811
1900-01-20
《怪界(兽族)》
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狰 释义:兽名。 释义:有兽焉,其状如赤豹,五尾一角,其音如击石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兽名 《山海经•西次三经》:“章莪之山,无草木,多瑶碧,所为甚怪。有兽焉,其状如赤豹,五尾一角,其音如击石,其名日狰(原作“如狰”,据王念孙、郝懿行校改)。” 按:经文...
1..
«
1
2
3
4
»
..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