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妖录|妖怪百科|古代妖怪大全 本次搜索耗时 0.394 秒,为您找到 62 个相关结果.
  • 啮铁

    2166 1900-01-20 《怪界(兽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外貌形态 出处 名称:啮铁 释义:兽名。 形象:有兽焉,角足大小,形状如水牛,皮毛黑如漆,食铁饮水,其粪可为兵器,其利如刚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兽名 《神异经•中荒经》:“南方有兽焉,角足大小,形状如水牛,皮毛黑如漆,食铁饮水,其粪可为兵器,其利如刚,名曰啮铁...
  • 皛然山神

    2151 1900-01-20 《守护神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宋•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卷一六五:“皛然山神。山在新明县东北一百里。……黄帝乘龙登天,有小臣曰居余,攀髯而至天帝之所。帝俾之牧龙,后又辅禹治水。至商时居余号敬慎子,将己自焚,为民祷雨。周至战国,号优游先生。至汉侍西王母至汉庭,教东方朔栾巴之辈。乃归朝天帝,天帝赐之姓曰腾,名...
  • 率然

    2140 1900-01-20 《怪界(兽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出处 名称:率然 释义:蛇名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蛇名 《神异经•西荒经》:“西方山中有蛇,头尾差大,有色五彩。人物触之者,中头则尾至,中尾则头至,中腰则头尾并至,名曰率然,……会稽常山最多此蛇。 《孙子兵法》‘三军势如率然’者是也。” 晋•张华《博物志•异闻》...
  • 辟邪

    2125 1900-01-20 《守护神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①神兽名 ②剑名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辟邪 释义:①神兽名。 释义:②剑名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①神兽名 《十洲记》:“聚窟洲有辟邪、天鹿。” 参见“天鹿”。 ②剑名 《格致镜原》卷四二引《潜居录》:“汉武帝七夕幸开襟楼,忽见殿北方彩云缥缈,有美女骑一物翩跹而下。即...
  • 火光兽

    2116 1900-01-20 《怪界(兽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火光兽 别称:火鼠 说明:取其毛,织以作布,用之若垢污,以火烧之,即清洁也。 形象:火光兽,大如鼠,毛长三四寸,或赤或白。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即“火鼠 ” 《十洲记》:“(炎洲)有火林山,山中有火光兽,大如鼠,毛长三四寸,或赤或白。山可三百里许,晦...
  • 玉鸡

    2076 1900-01-20 《怪界(鸟族)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名称:玉鸡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见“石鸡”。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汉•东方朔《神异经》:扶桑山上有玉鸡,玉鸡鸣则金鸡鸣,金鸡鸣则石鸡鸣,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,则潮水应之矣。 北宋•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三〇:宝鸡县陈仓山,《辛氏三秦记》云:陈仓山上有石鸡,与山鸡不别。赵高烧山,山鸡飞...
  • 王子登

    2063 1900-01-20 《道家仙人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①女仙 ②即清虚真人小有仙人王褒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女仙名。 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帝闲居承华殿,……忽见一女子,著青衣,美丽非常。帝愕然,问之,女对曰:‘我镛宫玉女王子登也,乃为王母所使,从昆仑山来。’” 又云:“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。” 参见“...
  • 风声木

    2025 1900-01-20 《怪界(树族)》
    名称:风声木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渊鉴类函•木部六》引《洞冥记》:“太初三年,东方朔从西那国还,得风声木十枚,实如细珠,风吹枝如玉声,有武事则如金革之响,有文事则如琴瑟之响。上以枝赐大臣,人有病则枝汗,将死则枝折。里语曰:‘年未半,枝不汗。’此木五千岁一湿,万岁一枯,缙云之世生于阿阁间也。” 按:亦见今本《洞冥记》卷二,作“声风木”,盖讹...
  • 八仙

    2012 1900-01-20 《散人化仙》
    “八仙” 一词起源甚早, 东汉.牟融《理惑论》即有“王乔、赤松、八仙之篆,神书百 七十卷”之语。或以为泛指诸仙,而未必定其数 为八,后世欲实以具体人物,故唐时有“蜀八仙”之说,而杜甫之《饮中八仙歌》虽是比喻之词, 亦可见彼时自有“八仙”之套语。近世所说之汉 锺离、吕洞宾八仙,约起于元、明之际。浦江清有 《八仙考》一文考辨甚详,可参看。 历代具“八 仙”之...
  • 浑沌

    1993 1900-01-20 《道家仙人》
   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中国神话人物辞典》 ①古人想象中世界未生成以前的中央天帝 ②帝鸿 《中国神怪大辞典》 《中国神话传说(大)词典》 《庄子•应帝王》:“南海之帝为鯈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鯈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鯈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‘人皆有七窃,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。’尝试凿之,一日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...